離子膜為復合膜,其膜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磺酸層、羧酸層和增強網布。
有些
離子膜在運行一段時間后產生鹽泡,使其不能正常運行,其原因與墊片不規范粘貼有直接的關系。
1、陽極與陰極墊片粘貼位置正確與否,對膜的使用期限及性能穩定是非常重要的。
在電槽內若出現陽極墊片的位置比陰極墊片的位置更突出的情況的話,在陽極墊片的突出部分,易產生鹽泡,并易發生針孔。
2、離型劑和黏結劑涂抹過多,流到電極網面上,附著在膜上使電解性能下降。除此之外,有時候還會產生水泡,那一般是怎么造成的呢?
1、當進槽堿液濃度偏高、槽內陰極液循環不暢和陰極液流量過小等這些不良情況發生時,都會引起陰極液的槽內總體濃度或局部濃度過高,由于羧酸層隨氫氧化鈉濃度的提高,水遷移量會減少,磺酸層相對遷移量較大,使膜的陰極側羧酸層相對于陽極側磺酸層的過度收縮、層間產生間隙,隨Na+交換而遷移的水分子會在膜內匯集而形成水泡。
2、當槽內陽極液循環不暢、進槽鹽水本身濃度較低、相對電流密度過大、陽極液流量過小等這些不良情況發生時,都會使陽極液的槽內總體濃度或局部濃度過低,同時,造成陽極側磺酸層相對于陰極側羧酸層的過度膨脹、層間產生間隙,磺酸層輸水量大于羧酸層輸水量,水分就會積存在膜內而產生水泡。
3、當陽極液酸度過大得時候,膜就會慢慢被酸化,膜的陽極側磺酸樹脂層組織就會被慢慢破壞,同時,磺酸層慢慢開始膨脹、羧酸層慢慢開始收縮,進而使得磺酸層和羧酸層開始分離,水泡就在分離處產生。另外,若陽極液酸度過高,陽極室H+穿過膜向陰極室遷移,使-COONa變為-COOH,槽壓上升,使膜內部因過熱蒸汽壓力過大而發生水泡。
4、當陰極液和陽極液的溫差過大時,膜兩面側的收縮差異就會過大,就會產生分層現象,隨Na+交換而遷移的水分子就會在膜內匯集而產生水泡。
5、只能向一個方向輸送離子和水,反向電流可以使水反向遷移;液體在膜內集聚,破壞了膜內正常水平衡,導致膜起泡。
6、過大電流使得物料輸送量增加,膜的內側壓力增大,超過聚合物黏合強度,膜要起泡。
7、由于正壓差過大,因此在與陽極之間過分壓緊的這一部分鹽水供應就會出問題。也就是說在這個部分實際上是電解了很稀的鹽水,所以會產生很多水泡。同時,在這個地方一部分水也被電解,產生的H+酸化了離子膜,從而加劇了水泡的生成。
8、槽溫過高,導致汽/液比增加,不僅使槽電壓上升,同時電解液趨向沸騰,內壓上升,使膜起泡。
離子膜是生成燒堿工藝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做好日常維護工作,才能保證燒堿的產品質量。
